這方面的信息很少,分享一下親身經歷。
Base 基本工資
拿過幾次seed輪的offer,如果加入都是前10人左右的founding team。資歷是staff level (對應Google,Facebook L6)。base和本level對應的市場價差不多,200k到250k。onsite有可能有也有可能沒有,這些都是小事。
Options 股票期權
重點是股票期權。在2021-2022年度,很多差不多的startup能在seed輪融到幾個million, 2到9M之間吧。保守估計需要賣20%的股份給VC籌集這些啟動資金。那麼估值就是[2, 9] / 0.2 = [10, 45],10M到45M左右吧。這個階段的估值其實沒什麼意義。保留給前10位員工的期權池大概是10%。那麼員工能拿多少呢?大概是2%-0.1%之間,根據公司有多需要這個員工決定。0.3%到0.5%可能算是普通。
能不能發達?
Startup一般九死一生,大部分可能最後都是倒閉或者被賣掉。
倒閉
如果倒閉,那麼期權肯定就歸零了。員工只有base,那十幾二十萬的base就是TC。比如2022年燒完前融不到新錢被迫倒閉的Fast.co。
收購
如果startup被收購呢?會不會被倒閉好一點?答案是看情況。曾經很火的Zenefit被Trinet收購,因為收購價太低,而且先償還VC的優先股,員工的股票期權基本也是歸零。
上市
如果運氣好,做到上市。一般需要經歷ABCEDF輪融資,每輪稀釋20%,那麼就變成0.5% * (.8)**6 = 0.13%。收益如下表。
Valuation | 0.13% |
1B | 1.3M |
2B | 2.6M |
3B | 3.9M |
4B | 5.2M |
5B | 6.5M |
6B | 7.8M |
7B | 9.1M |
8B | 10.4M |
9B | 11.7M |
10B | 13M |
如果能做到1B,每年TC = 1.3M/4 + 220k = 545K,可以和Google, Facebook之類大公司L6打平。最後收益會比這個表小,因為還有strike price。這錢這能算小富,還不能財務自由。同時需要承擔的風險和要付出的努力可能要比大公司大多了,需要操founder的心,而founder的股份至少拿20-30%甚至更多,1B的20%-30%就是以200M,300M美元了,是founding員工的40-60倍,可以財務自由了。
如果能做到2B以上並且能上市,對員工應該還是非常好的結果了,優於大公司。有不少公司估值上去了,但是遲遲無法上市,最後也是鏡花水月一場空。
結論
到seed輪公司能不能發達?這需要天時地利人和,如果一切順利還是有機會的。需要考慮在worst case情況下,結果是不是個人和家庭能接受的,或者這段經歷是不是能學到一些東西為下一步做鋪墊。不管怎樣,堅持終身學習,抱有growth mindset,總會增加成功概率。